疋 shū
注解:足也。上象腓腸,肉部曰:腨,腓腸也。下从止。止,下基也。《弟子職》曰:弟子職,管子書篇名。漢藝文志以列於孝經十一家,是其單行久矣。 “問疋何止。” 謂問尊長之臥,足當在何方也。内則曰:將衽,長者奉席,請何止。止一作趾,足也。古文㠯爲《詩•大雅》字。雅各本作疋,誤。此謂古文叚借疋爲雅字,古音同在五部也。亦㠯爲足字。此則以形相似而叚錯,變例也。或曰胥字。此亦謂同音叚借,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。一曰疋記也。記下云疋也,是爲轉注,後代改疋爲疏耳。疋疏古今字。此與足也别一義。凡疋之屬皆从疋。所菹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疋部
𤴙 shū p85上
注解:門戶青疏䆫也。青字依篇、韵補。於門戶刻鏤爲䆫牗之形,而以青飾之也。𠫓部曰:疏,通也。薛注西京賦曰:疏,刻穿之也。招䰟:網戶朱綴,刻方連些。古詩曰:交疏結綺䆫。从疋,從疋者,綺文相連如足迹相㣫也。疋亦聲。囪象𤴙形。囱部曰:在牆曰牗,在屋曰囱。則囱疋爲會意矣。而云象形者,正謂門戶刻文如囱牖也。讀若疏。所菹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疋部
𤕟 shū
注解:通也。此與𠫓部疏音義皆同。玉篇引月令:其器𤕟以達。今月令作疏。諸書枎疏字,太𤣥作枎𤕟。太𤣥又有𤕟首,轉寫譌作𤕠。从爻疋,爻者,刻文相交也。疋亦聲。所菹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疋部
文三
品 pǐn
注解:眾庶也。从三口。人三爲眾,故從三口。會意。丕飮切。七部。凡品之屬皆从品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品部
喦 niè
注解:多言也。此與言部讘音義皆同。从品相連。會意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次于喦北。” 僖元年左傳文,今左作聶。聶北,邢地。杜氏說。讀與聶同。音同也。尼輒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品部
喿 zào
注解:鳥羣鳴也。此與雧同意,俗作噪。方言假喿爲鍬臿字。从品在木上。穌到切。二部。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品部
文三
龠 yuè
注解:樂之竹管,此與竹部籥異義。今經傳多用籥字,非也。三孔,孔同空。按周禮笙師禮記少儀明堂位鄭注、爾雅郭注、應氏風俗通皆云三孔,惟毛傳云六孔,廣雅云七孔。㠯和眾聲也。和衆聲,謂奏樂時也。萬舞時衹用龠以節舞,無他聲。从品侖。惟以和衆聲,故從品。侖,理也。亼部曰:侖,思也。按思猶䚡,䚡理一也。大雅:於論𡔷錘。毛傳曰:論,思也。鄭曰:論之言倫也。毛鄭意一也。從侖,謂得其倫理也。以灼切。二部。凡龠之屬皆从龠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龠部
䶴 chuī p85下
注解:䶴音律管壎之樂也。八字一句。音律者,如王者行師,大師吹律合音是也。竽笙籥簫篪篴管皆竹屬,獨言管者,舉一以該六也。土屬則惟壎可吹。小師言𡔷,瞽矇言播,笙師言龡者,各因其文也。以人氣作音曰吹。从龠炊聲。昌垂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龠部
䶵 chí
注解:管樂也。管猶筩也,故龠䶵簫皆曰管樂。鄭司農注周禮云:篪七空。廣雅云八孔,賈公彥引禮圖云九孔,其言多轉寫錯亂,疑不能明也。世本云:暴辛公作𡎖,蘇成公作篪。譙周云:二人善𡎖善篪,記者因以爲作,謬矣。按許於壎䶵下皆不引世本,於鐘磬笙簧琴瑟則引之,其匡謬不在允南之前乎。从龠虒聲。直离切。十六部。篪,䶵或从竹。樂記又作竾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龠部
龢 hé
注解:調也。言部曰:調,龢也。此與口部和音同義别。經傳多假和爲龢。从龠禾聲。讀與咊同。禾各本作和,今正。此言其音同而已。戶戈切。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龠部
龤 xié
注解:樂龢也。龤訓龢,龢訓調,調訓龢,三字爲轉注。龤龢作諧和者皆古今字變,許說其未變之義。今本龤下調下作和也,則與龢下調也,不爲轉注。龤與言部諧音同義異。各書多用諧爲龤。从龠皆聲。戶皆切。十五部。《虞書》曰:虞書當作唐書。 “八音克龤。” 堯典文.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龠部
文五 重一
𠕋 cè
注解:符命也。諸侯進受於王者也。者字依韵會補。尙書王命周公後作𠕋逸誥、左傳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策命晉矦爲矦伯、王使劉定公赐齊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。後人多假策爲之。象其札一長一短,謂五直有長短。中有二編謂二横。之形。蔡邕獨𣃔曰:策,𥳑也。其制:長者一尺,短者半之。其次一長一短,兩編下附。札,牒也,亦曰𥳑。編,次𥳑也。次𥳑者,竹𥳑長短相閒排比之,以繩横聯之,上下各一道。一𥳑容字無多,故必比次編之,乃容多字。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於策是也。一𥳑可容書於𥳑,每𥳑一行而已。不及百名書於方,則合若干行書之。百名以上書於策,方卽牘也。牘,書版也。𥳑𠕋,竹爲之。牘,木爲之。一𠕋不容則絫𠕋爲之,國史𠕋書葢如是。鄭注禮云:策,𥳑也。此渾言之,不分别耳。𠕋字五直,象一長一短,象其意而已,𥳑之若干未可肊定也。蔡氏云:長者一尺,短者半之。此漢法如是。鄭引鉤命決云: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長二尺四寸。孝經謙半之,一尺二寸。論語策八寸。尺二寸者三分居二,又謙焉,此古制也。見於聘禮、左傳序正義者乖異不同,今訂之如是,未知然否。鄭注尙書云:三十字一𥳑之文。服注左氏云:古文篆書一𥳑八字。漢志:劉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尙書。古文𥳑有二十五字者,有二十二字者,是𥳑之長短不同而字數不同也。楚革切。十六部。凡𠕋之屬皆从𠕋。𥬰,古文𠕋。从竹。左傳:僃物典筴。釋文:筴本又作𠕋,亦作策,或作𥬰。按筴者,策之俗也。𠕋者,正字也。策者,叚借字也。𥬰者,𠕋之古文也。左氏述春秋傳以古文,然則𥬰其是歟。〖注〗冊,笧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𠕋部
嗣 sì p86上
注解:諸侯嗣國也。引伸爲凡繼嗣之偁。从𠕋口,小徐曰:𠕋必於廟,史讀其𠕋,故从口。按當是从囗,音圍。囗者,國象也,故曰諸侯嗣國。司聲。祥吏切。一部。孠,古文嗣。从子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𠕋部
扁 biǎn
注解:署也。署者,部署有所网屬也。从戶𠕋。戶𠕋者,署門戶之文也。署門戶者,秦書八體,六曰署書。蕭子良云:署書,漢高六年蕭何所定,以題蒼龍、白虎二阙。方沔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二卷·𠕋部
文三 重二
三十部 文六百九十三 三,小徐作二。 重八十七。宋本七作八。小徐作重七十九。 凡八千四百九十八字。此第二篇都数。
㗊 jí p86下
注解:眾口也。从四口。凡㗊之屬皆从㗊。讀若戢。阻立切。七部。一曰呶。鍇曰:呶,讙也。鉉本作又讀若呶。集韵五肴不載此字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㗊部
嚚 yín
注解:語聲也。左傳曰: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。引伸之義也。从㗊臣聲。語巾切。十二部。𡅚,古文嚚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㗊部
囂 xiāo
注解:聲也。左傳:湫隘嚻塵。杜曰:嚻,聲也。廣韵曰:喧也。气出頭上。欠部曰:歊歊,气上出皃。歊與嚻音同義近。孟子:人知之亦嚻嚻,人不知亦嚻嚻。言人自得無欲,如气上出悠閒也。从㗊頁。聲出而气隨之。故从㗊頁會意。許嬌切。二部。頁,亦首也。頁部曰:頁,頭也。𠽸,囂或省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㗊部
嘂 jiào
注解:高聲也。此與口部叫噭聲同義異。一曰大嘑也。嘑,各本譌呼,今正。此與叫噭義略同。小雅:或不知嘂號。周禮:禁嘂呼歎嗚于國中者。夜嘑旦以嘂百官。从㗊丩聲。古弔切。古音在三部。《春秋公羊傳》曰:言公羊者,以别於凡偁左氏徑云春秋傳也。序言其偁春秋左氏,葢主左氏而不廢公羊。 “魯昭公嘂然而哭。”嘂,各本作叫,譌,今正。昭卄五年傳文。今本:昭公於是噭然而哭。何云:噭然,哭聲皃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㗊部
𡅻 huàn
注解:嘑也。嘑,各本作呼,今正。嘑,號也。廣雅:𡅽,鳴也。玉篇云:𡅽,荒貫切。與喚同。廣韵同。按説文無喚字。然則𡅽、喚古今字也。从㗊萈聲。讀若讙。呼官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㗊部
器 qì
注解:皿也。皿部曰:皿,飯食之用器也。然則皿專謂食器,器乃凡器統偁。器下云皿也者,散文則不别也。木部曰:有所盛曰器,無所盛曰械。陸德明本如是。象器之口,謂㗊也。與上文从㗊字不同。犬所㠯守之。會意。去冀切。冀當作旣。十五部。 文六 重二
舌 shé
注解:在口,所㠯言別味者也。言下各本有也,剩字。者依韵會補。口下曰:人所以言食也。口云食,舌云别味,各依文爲義。舌后字有互譌者,如左傳舌庸譌后庸,周書美女破后譌破舌是也。从干口。干,犯也。言犯口而出之。食犯口而入之。干亦聲。干在十四部,與十五部合韵。食列切。十五部。凡舌之屬皆从舌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舌部
𦧥 tà p87上
注解:歠也。歠,㱃也。曲禮曰:毋嚃羹。廣韵:嚃,歠也。然則嚃卽𦧥也。羹之無菜者不用梜,直歠之而已。禮禁𦧥羹者何也。𦧥者流歠。許渾言之耳。从舌沓聲。他合切。八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舌部
舓 shì
注解:㠯舌取食也。从舌易聲。神旨切。按旨當作紙。十六部。𦧇,舓或从也。也聲古在十七部,與十六部合韻冣近。或作舐,或作狧。漢書:狧庸及米。 文三 重一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舌部
干 ɡān
注解:犯也。犯,侵也。毛詩干旄、干旌假爲竿字。从一,从反入。反入者,上犯之意。古寒切。十四部。凡干之屬皆从干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干部
𢆉 rěn
注解:㨖也。㨖,刺也。甘泉賦:洪臺崛其獨出兮,㨖北極之嶟嶟。从干。入一爲干,入二爲𢆉。説會意之恉。讀若飪。同音也。如審切。七部。南从𢆉聲。言稍甚也。飪、甚同音。入二甚於入一。故讀若飪,卽讀若甚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干部
屰 nì
注解:不順也。後人多用逆,逆行而屰廢矣。从干下凵。屰之也。凵,口犯切。凶下云:象地穿交陷其中也。方上干而下有陷之者,是爲不順。屰之也當作屰之意也。魚𢧢切。古音在五部。 文三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干部
𧮫 jué
注解:口上阿也。大雅:有卷者阿。箋云:有大陵卷然而曲。口上阿,謂口吻已上之肉隨口卷曲。毛傳:臄,𦥖也。𢎘部𦥖,𧮫也。與毛合。晉灼注羽獵賦曰:口之上下名爲噱。按通俗文云:口上曰臄,口下曰𦥖。服析言之,毛、許、晉皆渾言之,許舉上以包下耳。今説文各本𦥖下譌作舌也,古者舌無𦥖名。特牲少牢禮。肵俎用心舌。與加殽脾臄異用。陸釋文云:説文曰:𦥖,舌也。又云口次肉也。似陸時説文已誤矣。單行釋文口次譌口裏,義全非。讀書之難如是。从口,上象其理。文理。其虐切。五部。卻綌从𧮫聲。凡𧮫之屬皆从𧮫。𠶸,𧮫或如此。臄,𧮫或从豦肉。二皆形聲。臄見大雅。〖注〗函圅𦜆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𧮫部
㐁 tiàn p87下
注解:舌皃。魯靈光殿賦:𤣥熊䑙舕以齗齗。善曰:䑙舕,吐舌皃。吐玷、吐暫二切。按䑙葢卽㐁之俗也。从𧮫省。象形。象形者,謂𠮛象吐舌也。从𧮫省者,謂∧也。舌出於𧮫外,故內𧮫外舌。他念切。七部。𠀬,古文㐁。讀若三年導服之導。士虞禮注曰:古文禫或爲導。檀弓、喪大記注皆曰:禫或作道。是今文禮作禫,古文禮作導。鄭从今文,故見古文於注。許从古文,故此及木、穴部皆云三年導服,而示部無禫。今有者後人增也。導服者,導凶之吉也。棪、𥥍、㐁讀若導服,皆七、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。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,以舌皃之讀别下文竹上皮之讀,使人易了也。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,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,故今文變爲禫字,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。○𥥍,深也。一曰竈突。从穴从火从求省。式鍼切。一曰竹上皮,此别一義。竹上靑皮,顧命、禮器、聘義皆謂之筍。筍、筠古今字。讀若沾。沾,古之添字。他兼切。一曰讀若誓。讀沾又讀誓,此七、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。弼字从此。謂弼字从𠀬爲聲也。弜部作𢐀。然則从㐁者小篆,从𠀬作𢐜者古文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𧮫部
文三 重三
只 zhǐ
注解:語已䛐也。已,止也。矣只皆語止之詞。庸風:母也天只,不諒人只。是也。亦借爲是字。小雅:樂只君子。箋云:只之言是也。王風:其樂只且。箋云:其且樂此而已。按以此釋只,與小雅箋同。宋人詩用只爲衹字,但也。今人仍之,讀如隻。从口,象气下引之形。語止則气下引也。諸氏切。十六部。凡只之屬皆从只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只部
𠷓 xīnɡ
注解:聲也。謂語聲也。晉宋人多用馨字,若“冷如鬼手馨,强來捉人臂”,“何物老嫗,生此寧馨兒”是也。馨行而𠷓廢矣。隨唐後則又無馨語,此古今之變也。从只甹聲。讀若馨。呼形切。十一部。 文二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只部
㕯 nè p88上
注解:言之訥也。檀弓作呐同。其言呐呐然,如不出諸其口。注:呐呐,舒小皃。此與言部訥音義皆同,故以訥釋㕯。从口內。內,入也。會意。內亦聲。女滑切。十五部。凡㕯之屬皆从㕯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㕯部
矞 yù
注解:㠯錐有所穿也。从矛㕯。㕯者入意。小徐作㕯聲,會意兼形聲也。余律切。十五部。一曰滿有所出也。矞雲葢取此義。〖注〗矞雲,瑞雲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㕯部
商 shānɡ
注解:从外知內也。从㕯,章省聲。漢律曆志云:商之爲言章也,物成孰,可章度也。白虎通説商賈云:商之爲言章也。章其遠近,度其有亡,通四方之物,故謂之商也。按粊誓:我商賚女。徐仙民音章,此古音也。從外知內,了了章箸曰商。今式陽切。十部。𠿧,古文商。𠹧,亦古文商。𡅟,籒文商。〖注〗𠾃、𡄚、𧶜、𡄚,亦古文商。文三 重三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㕯部
句 ɡōu
注解:曲也。凡曲折之物,侈爲倨,斂爲句。考工記多言倨句。樂記言倨中矩,句中鉤。淮南子説獸言句爪倨牙。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,如句容、句间、句餘、高句驪皆是也。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。古音總如鉤。後人句曲音鉤,章句音屨。又改句曲字爲勾,此淺俗分别,不可與道古也。从口丩聲。古矦切,古音也。四部。又九遇切,今音也。凡句之屬皆从句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句部
拘 jū
注解:止也。从手句,手句者,以手止之也。句亦聲。舉朱切。古音在四部。讀如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句部
笱 ɡǒu
注解:曲竹捕魚笱也。邶風毛傳曰:笱所以捕魚也。周禮人:掌以時爲梁。大鄭云:梁,水偃。偃水而爲關空,以笱承其空。偃堰,空孔皆古今字。魚梁皆石,絶水。笱,曲竹爲之。以承孔,使魚入其中不得去者。若以薄爲梁,以笱承之,則謂之寡婦之笱。从竹句,曲竹故从竹句。句亦聲。古厚切。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句部
鉤 ɡōu
注解:曲鉤也。鉤字依韵會補。曲物曰鉤,因之以鉤取物亦曰鉤。从金句,句亦聲。鉤鑲、吳鉤、釣鉤皆金爲之,故从金。按句之屬三字皆會意兼形聲,不入手竹金部者,會意合二字爲一字,必以所重爲主,三字皆重句,故入句部。古矦切。四部。0318 文四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句部
丩 jiū p88下
注解:相糾繚也。丩、糾曡韵,糾、繚亦曡韵字也。毛傳曰:糾糾猶繚繚也。繚,纏也。一曰瓜瓠結丩起。謂瓜瓠之縢緣物纏結而上。如詩言:南有樛木,甘瓠纍之。象形。象交結之形。居虯切。三部。眞誥一卷爲一㢧。㢧當卽是𠃚字。一丩猶言一縛。丩、卷雙聲,故謂卷爲丩也。凡丩之屬皆从丩。〖注〗𢎥,《說文》糾字,借爲卷帙之卷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丩部
𦱠 jiū
注解:艸之相丩者。艸相糾繚,故从茻丩,不專謂秦𦫶也。从茻丩,丩亦聲。居虯切。三部。〖注〗秦𦫶,藥名。本草又作秦糺,根作羅紋交糾者佳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丩部
糾 jiū
注解:繩三合也。糸部曰:紉,單繩也。劉表易章句曰:㒳股曰纆。按李善引字林:糾,㒳合繩。纆,三合繩。與許不合。糸部綸下曰:糾靑絲繩也。凡交合之謂之糾,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,又爲糾責之糾。从糸丩。丩亦聲。丩亦二字今補。居黝切。三部。詩音義引説文己小反,音之轉也。出音隱。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,説與句部同。 文三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丩部
古 ɡǔ
注解:故也。邶風、大雅毛傳曰:古,故也。攵部曰:故,使爲之也。按故者,凡事之所以然。而所以然皆備於古,故曰古,故也。逸周書:天爲古,地爲久。鄭注尚書稽古爲同天。从十口。識前言者也。識前言者,口也。至於十則展轉因襲,是爲自古在昔矣。公戸切。五部。凡古之屬皆从古。𠖠,古文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古部
嘏 jiǎ
注解:大遠也。釋詁、小雅大雅傳、少牢禮注皆曰:嘏,大也。少牢祝嘏于主人,謂予主人以大福。許獨兼遠言之者,大則必遠。故郊特牲曰:嘏,長也,大也。此許所本也。經傳嘏字多謂祭祀致福,其本訓則謂大遠,爾雅、毛傳:假,大也。假葢卽嘏之假借。从古叚聲。古雅切。古音在五部。0320 文二 重一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古部
十 shí
注解:數之具也。漢志:協於十。一爲東西,丨爲南北,則四方中央備矣。是執切。七部。凡十之屬皆从十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丈 zhànɡ p89上
注解:十尺也。从又持十。夫部曰:周制八寸爲尺,十尺爲丈。人長八尺,故曰丈夫。然則伸臂一尋,周之丈也。故从又持十。直㒳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千 qiān
注解:十百也。从十人聲。此先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肸 xì
注解:肸蠁,布也。李善注上林賦、甘泉賦皆引肸蠁布也,今據正。上林賦曰:肸蠁布寫。彪注曰:肸,過也。芬芳之過若蠁之布寫也。甘泉賦:薌呹肸以掍批。薌葢同蠁。按虫部蠁,知聲蟲也。肸蠁者,葢如知聲之蟲一時雲集。蜀都賦翕響義同。春秋晉羊舌肸,字叔向。向,釋文許㒳切,卽蠁字。知肸蠁之語甚古。○《揚雄•甘泉賦》薌呹肸以掍根兮。从十䏌聲。羲乙切。十二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卙 jí
注解:卙卙,盛也。小徐曰:詩宜爾子孫蟄蟄兮。毛曰:蟄蟄,和集也。與卙卙義近。从十甚聲。子入切。七部。按廣韵昌入切。玉篇又充入切。汝南名蠶盛曰卙。此汝南方言也。今江蘇俗語多云密卙。卙音如蟄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博 bó
注解:大通也。凡取於人易爲力曰博。陳風鄭箋:交博好也。从十博。會意。尃,布也。亦聲。補各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㔹 lè
注解:材十人也。十倍於人也。十人爲㔹,千人爲俊。《王制》:祭用數之仂。注:仂,什一也。按一當十爲㔹。故十取一亦爲仂,葢仂本作㔹也。从十力。十人之材也。力亦聲。力亦二字今補。盧則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廿 niàn
注解:二十幷也。古文省多。省多者,省作二十㒳字爲一字也。考工記:桯長倍之,四尺者二。十分寸之一謂之枚。本於二字爲句絶,故書十與上二合爲廿,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。古文廿仍讀二十㒳字。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、維卄九年、卅有七年皆讀一字,以合四言。卄之讀如入,卅之讀如𩎕,皆自反也。至唐石經二十皆作卄,三十皆作卅,則仍讀爲二十,三十矣。人汁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𠦫 jí
注解:詞之集也。此依廣韵、玉篇訂。詞當作辭。此下當有詩曰辭之𠦫矣六字。葢詩作𠦫,許以集解之。今毛詩作輯,傳作輯,和也。許所偁葢三家詩。从十咠聲。秦入切。七部。按十部當終於二十幷之廿,𠦫字或寫者奪之而綴於末。 文九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十部
𠦃 sà p89下
注解:三十幷也。古文省。此亦當云省多,奪耳。古音當先立切。七部。今音蘇沓切。凡𠦃之屬皆从𠦃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𠦃部
世 shì
注解:三十年爲一世。論語:如有王者,必世而後仁。孔曰:三十年曰世。按父子相繼曰世,其引伸之義也。从𠦃而曳長之。曳長之,謂末筆也。亦取其聲。末筆曳長,卽爲十二篇之乁,从反𠂆,亦是抴引之義。世合𠦃乁會意,亦取乁聲爲聲,讀如曳也。許書言取其聲者二:秃取粟聲,世取曳聲也。曳从聲,乁一也。舒制切。十五部。毛詩世在十五部,而枼葉以爲聲,又可證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矣。 0326 文二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𠦃部
言 yán
注解: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大雅毛傳曰:直言曰言,論難曰語。論,正義作荅。鄭注大司樂曰:發端曰言,荅難曰語。注襍記曰:言,言已事。爲人説爲語。按三注大略相同。下文語,論也。論,議也。議,語也。則詩傳當從定本、集注矣。爾雅、毛傳:言,我也。此於雙聲得之,本方俗語言也。从口䇂聲。語軒切。十四部。凡言之屬皆从言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譻 yīnɡ
注解:聲也。思𤣥賦:鳴玉鸞之譻譻。原注:譻譻,聲也。按篆下當有譻譻二字,淺人𠛹之。从言賏聲。烏莖切。十一部。〖注〗嚶,鳥鳴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謦 qǐnɡ
注解:欬也。欬屰气也。通俗文曰:利喉謂之謦欬。按謦欬見莊子徐無鬼。从言殸聲。去挺切。十一部。殸,籒文磬字。見石部。〖注〗咳。《列子•黃帝篇》:宋康王蹀足,謦欬疾言。《莊子•徐無鬼》:况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。又:久矣夫,莫以眞人之言,謦欬吾君之側乎。《北史•崔悛傳》謦欬,爲洪鐘響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語 yǔ
注解:論也。此卽毛鄭説也。語者,禦也。如毛説,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。如鄭説,與人相荅問辯難謂之語。从言吾聲。魚舉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談 tán
注解:語也。談者,淡也。平淡之語。从言炎聲。徒甘切。八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謂 wèi
注解:報也。㚔部曰:報,當罪人也。葢㓝與罪相當謂之報。引伸凡論人論事得其實謂之報。謂者,論人論事得其實也。如論語謂韶,謂武子,謂子賤子,謂仲弓,其斯之謂與大學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是也。亦有借爲曰字者,如左傳王謂叔父,卽魯頌之王曰叔父也。亦有訓爲勤者,亦以合音冣近也。从言胃聲。于貴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諒 liànɡ
注解:信也。方言:衆信曰諒。周南、召南、衞之語也,經傳或假亮爲諒。从言京聲。力讓切。十部。〖注〗《孟子》君子不亮,惡乎執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詵 shēn p90上
注解:致言也。从言先,所謂先容也。先亦聲。所臻切。十三部。《詩》曰:“螽斯羽詵詵兮。”此引周南説假借也。毛曰:詵詵,衆多也。按以衆多釋詵詵,謂卽𨐔𨐔之假借。陸氏詩音義云:詵詵,説文作𨐔。陸所據多部有𨐔字,引詩螽斯羽𨐔𨐔兮,葢三家詩。此引毛詩。或作駪駪、莘莘、侁侁,皆同。〖注〗《周南•螽斯》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請 qǐnɡ
注解:謁也。周禮:春朝秋覲。漢改爲春朝秋請。○《周禮•春官》諸侯見王六禮:春見曰朝,夏見曰宗,秋見曰覲,冬見曰遇,時見曰會,殷見曰同。从言靑聲。七井切。又才性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謁 yè
注解:白也。廣韵曰:白,吿也。按謁者,若後人書刺自言爵里姓名並列所白事。从言曷聲。於歇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許 xǔ
注解:聽言也。聴從之言也。耳與聲相入曰𦗟。引伸之凡順從曰𦗟。許,或假爲所,或假爲御。下武傳:許,進也。卽御,進也。東平王蒼正作昭茲來御。又爲鄦之叚借字。○《詩•大雅》昭兹來許。从言午聲。虛呂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諾 nuò
注解:𧭭也。𧭭者,應之俗字。説解中有此字,或偶爾从俗,或後人妄改,疑不能明也。大徐於此部增𧭭字,誤矣。口部曰:唯,諾也。唯諾有急緩之别,統言之則皆𧭭也。从言若聲。奴各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讎 chóu
注解:猶𧭭也。心部曰:應,當也。讎者,以言對之。詩云無言不讎是也。引伸之爲物價之讎。詩(《邶風》):賈用不讎。高祖飲酒讎數倍是也。又引伸之爲讎怨,詩不我能慉,反以我爲讎,周禮父之讎,兄弟之讎是也。人部曰:仇,讎也。仇讎本皆兼善惡言之,後乃專謂怨爲讎矣。凡漢人作注云猶者皆義隔而通之,如公穀皆云孫猶孫也,謂此子孫字同孫遁之孫。鄭風傳漂猶吹也,謂漂本訓浮,因吹而浮,故同首章之吹。凡鄭君、高誘等每言猶者皆同此。許造説文不比注經傳,故徑説字義不言猶,惟𡫳字下云:㠭猶齊也。此因㠭之本義極巧視之,於𡫳从㠭義隔,故通之曰猶齊。此以應釋讎甚明,不當曰猶應,葢淺人但知讎爲怨䛐,以爲不切,故加之耳。然則爾字下云麗爾猶靡麗也,此猶亦可𠛹與。曰此則通古今之語示人。麗爾古語,靡麗今語。魏風傳糾糾猶繚繚,摻摻猶纖纖之例也。○物價之讎,後人妄易其字作售,讀承臭切。竟以改易毛詩賈用不讎,此惡俗不可從也。从言雔聲。此以聲苞意。市流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諸 zhū
注解:辯也。辯當作辨,判也。按辨下奪䛐字,諸不訓辨,辨之䛐也。䛐者,意內而言外也。白部曰:者,别事䛐也。諸與者音義皆同。釋魚:前弇諸果,後弇諸獵。諸卽者。郊特牲:或諸遠人乎。亦作或者遠人乎。凡舉其一,則其餘謂之諸以别之。因之訓諸爲衆,或訓爲之,或訓爲之於,則於雙聲曡韵求之。从言者聲。此以聲苞意。章魚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詩 shī p90下
注解:志也。毛詩序曰:詩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爲志,發言爲詩。按許不云志之所之,徑云志也者,序析言之,許渾言之也。所以多渾言之者,欲使人因屬以求别也。又特牲禮詩懷之注:詩猶承也。謂奉納之懷中。內則詩負之注,詩之言承也。按正義引含神霧云:詩,持也。假詩爲承,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。上林賦葴持,持音懲。从言寺聲。書之切。一部。訨,古文詩省。左从古文言,右从之省寸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讖 chèn
注解:驗也。驗本馬名,葢卽譣之假借。讖、驗曡韵。有徵驗之書。河雒所出書曰讖。十二字依李善鵩鳥、魏都二賦注補。釋名:讖,纖也。其義纖微也。从言韱聲。楚蔭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諷 fěnɡ
注解:誦也。大司樂:以樂語敎國子,興道諷誦言語。注:倍文曰諷,以聲節之曰誦。倍同背,謂不開讀也。誦則非直背文,又爲吟詠以聲節之。周禮經注析言之,諷、誦是二。許統言之,諷、誦是一也。从言風聲。芳奉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誦 sònɡ
注解:諷也。从言甬聲。似用切。九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讀 dú
注解:籀書也。籒,各本作誦,此淺人改也,今正。竹部曰:籒,讀書也。讀與籒曡韵而互訓。庸風傳曰:讀,抽也。方言曰:抽,讀也。葢籒抽古通用。史記: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字亦作紬。抽繹其義薀至於無窮,是之謂讀。故卜筮之辭曰籒,謂抽繹易義而爲之也。尉律:學僮十七已上始試,諷籒書九千字,乃得爲吏。諷謂背其文,籒謂能繹其義。大史公作史記,曰余讀高祖侯功臣,曰大史公讀列封至便侯,曰大史公讀秦楚之際,曰余讀諜記,曰大史公讀春秋曆諩諜,曰大史公讀秦記,皆謂紬繹其事以作表也。漢濡注經,𣃔其章句爲讀。如周禮注鄭司農讀火絶之,儀禮注舊讀昆弟在下,舊讀合大夫之妾爲君之庶子女子子嫁者未嫁者是也。擬其音曰讀,凡言讀如、讀若皆是也。易其字以釋其義曰讀,凡言讀爲、讀曰,當皆是也。人所誦習曰讀,如禮記注云周田觀文王之德,博士讀爲厥亂勸寧王之德是也。諷誦亦爲讀,如禮言讀賵、讀書,左傳公讀其書皆是也。諷誦亦可云讀,而讀之義不止於諷誦。諷誦止得其文辭,讀乃得其義薀。自以誦書改籒書而讀書者尟矣。孟子云:誦其詩,讀其書。則互文見義也。从言賣聲。徒谷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𠶷 yì p91上
注解:快也。快,喜也。从言中。會意。中之言得也。言而得故快。於力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訓 xùn
注解:說敎也。説敎者,説釋而敎之,必順其理。引伸之凡順皆曰訓,如五品不訓,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訓以出內五言是也。从言川聲。許運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誨 huì
注解:曉敎也。曉敎者,明曉而敎之也。訓以柔克,誨以剛克。周書無逸胥訓吿,胥敎悔是也。曉之以破其晦是曰誨。从言每聲。荒內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譔 zhuàn
注解:專敎也。專敎者,專壹而敎之也。鄭注論語:異乎三子者之撰。撰讀曰譔,譔之言善也。廣韵曰譔,善言也。本鄭。从言巽聲。此緣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譬 pì
注解:諭也。諭,吿也。譬與諭非一事,此亦統言之也。从言辟聲。匹至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謜 yuán
注解:徐語也。从言原聲。魚怨切。十四部。《孟子》曰:“故謜謜而來。”萬章篇文。趙曰:如流水之與源通。據此,謜本作源。源古作原。葢許引孟原原而來證從原會意之恉,淺人加之言旁,如百穀艸木麗于地加艸頭之比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詇 yànɡ
注解:早知也。从言央聲。於亮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諭 yù
注解:吿也。凡曉諭人者,皆舉其所易明也。周禮掌交注曰:諭,吿曉也。曉之曰諭,其人因言而曉亦曰諭。諭或作喻。从言俞聲。羊戍切。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詖 bì
注解:辨論也。此詖字正義。皮,剥取獸革也。柀,析也。凡从皮之字皆有分析之意,故詖爲辨論也。古文㠯爲頗字。此古文同音假借也。颇,偏也。从言皮聲。彼義切,古音在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諄 zhūn
注解:吿曉之孰也。大雅:誨爾諄諄。左傳:年未盈五十,而諄諄如八九十者。孟子:諄諄然命之乎。大雅諄諄,鄭注中庸引作忳忳,云:忳忳,𢡆誠皃也。按其中𢡆誠,其外乃吿曉之孰,義相足也。方言曰:諄,辠也。又曰:宋魯凡相惡謂之諄憎。此則敦字之假借。攵部曰:敦,怒也,詆也。詩:王事敦我。从言𦎫聲,讀若庉。章倫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謘 chí
注解:語諄謘也。諄謘葢猶鈍遟也。此諄字與上文不同。鍇本謘本在詑篆下。从言屖聲。讀若行道遟遟。直离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廣韵直利切。〖注〗《詩•衞風》行道遲遲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詻 è p91下
注解:論訟也。訟當作頌。論頌卽言容也。《禮•玉藻》曰:戎容曁曁,言容詻詻。注:詻詻,敎令嚴也。周禮𠈃氏六儀:五曰军旅之容。注:军旅之容,曁曁詻詻。《傳》曰:“詻詻孔子容。” 未聞。論語曰:子温而厲。从言各聲。五陌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誾 yín
注解:和說而諍也。論語鄉黨孔注:侃侃,和樂皃。誾誾,中正皃。先進皇侃亦云爾。按侃侃爲和樂者,謂侃侃卽衎衎之假借也。誾誾爲中正者,謂和悅而諍,柔剛得中也。言居門中,亦有中正之意。从言門聲。語巾切。按此字自來反語皆恐誤。凡齗齗爲辨爭,狺狺爲犬吠,皆於斤聲言聲得語巾之音。若門聲字當讀莫奔切,或讀如瞞,如蠻,𣃔不當反從言之雙聲切語巾也。《揚子•法言》:何後世之訔訔也。司馬曰:爭辨皃。是訔訔同漢書之齗齗。自來字書韵書與門聲之誾同,又恐誤也。誾誾與穆穆、慔慔、勉勉、亹亹等爲雙聲。古音在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謀 móu
注解:慮難曰謀。左傳叔孫豹説皇皇者華曰:訪問於善爲咨,咨難爲謀。魯語作咨事爲謀。韋曰:事當爲難。吳語大夫種曰: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後履之。囗部曰:圖,畫計難也。圖與謀同義。从言某聲。莫浮切。古音在一部。𠰔,古文謀。鍇本作呣,不誤。从母非从毋也。母聲、某聲同在一部。《士冠禮》古文某爲謀,葢古文禮某作𠰔也。𧦥,亦古文。上从母,下古文言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謨 mó
注解:議謀也。釋詁曰:謨,謀也。許於雙聲釋爲議謀。詩巧言假莫爲謨。○《小雅•巧言》秩秩大猷,聖人莫之。从言莫聲。莫胡切。五部。《虞書》曰曰當作有。咎繇謨。謂自曰若稽古咎繇,至帝拜曰往欽哉一篇也。𠻚,古文謨,从口。此葢壁中尚書古文如此作也。上文言咎繇謨者,孔安國以隷寫之作謨也。〖注〗𢜯、譕,亦古文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訪 fǎnɡ
注解:汎謀曰訪。汎與訪雙聲,方與旁古通用,溥也。洪範王訪于箕子。晉語:文王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。韋曰:諏訪皆謀也。本釋詁。許於方聲别之曰汎謀。从言方聲。敷亮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諏 jū
注解:聚謀也。左傳:咨事爲諏。魯語作咨才。韋曰:才當爲事。按釋詁:諏,謀也。許於取聲别之曰聚謀。儀禮今文假詛爲諏。大𤣥作𧩻。从言取聲。子于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論 lún
注解:議也。論以侖會意。亼部曰:侖,思也。龠部曰:侖,理也。此非㒳義。思如玉部䚡理,自外可以知中之䚡。靈臺:於論𡔷鍾。毛曰:論,思也。此正許所本。詩於論正侖之假借。凡言語循其理,得其宜謂之論。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。皇侃依俗分去聲、平聲異其解,不知古無異義,亦無平、去之别也。王制:凡制五㓝,必卽天論。周易:君子以經論。中庸:經論天下之大經。皆謂言之有倫有脊者。許云:論者,議也。議者,語也。似未𧗊。从言侖聲。當云从言侖,侖亦聲。盧昆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議 yì p92上
注解:語也。上文云:論難曰語。又云:語,論也。是論、議、語三字爲與人言之稱。按許說未𧗊。議者,誼也。誼者,人所宜也。言得其宜之謂議。至於詩言出入風議,孟子言處士横議,而天下亂矣。○《詩•小雅》:或出入風議。一曰謀也。韵會引有此四字。从言義聲。當云从言義,義亦聲。宜寄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訂 dìnɡ
注解:平議也。考工記注:參訂之而平。从言丁聲。他頂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詳 xiánɡ
注解:審議也。審,悉也。經傳多假爲祥字。又音羊,爲詳狂字。从言羊聲。似羊切。十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諟 shì
注解:理也。左傳:君與大夫不善是也。國語作王弗是。韋曰:是,理也。是者,諟之假借字。韋注與許合。理猶今人言是正也。臣之行譖者王不能是正也。大學引大甲:顧諟天之明命。注:諟猶正也。某氏僞大甲傳:諟,是也。皆與許合。大學諟或爲題。从言是聲。承旨切。按旨當作紙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諦 dì
注解:審也。毛傳曰:審諦如帝。从言帝聲。都計切。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識 shí
注解:常也。常當爲意,字之誤也。草書常、意相似,六朝以草寫書,迨草變眞,譌誤往往如此。意者,志也。志者,心所之也。意與志,志與識古皆通用。心之所存謂之意,所謂知識者此也。大學:誠其意。卽實其識也。一曰知也。矢部曰:知,識䛐也。按凡知識、記識、標識,今人分入去二聲,古無入去分别,三者實一義也。从言戠聲。賞職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訊 xùn
注解:問也。釋言曰:訊,言也。小雅:訊之占夢。毛曰:訊,問也。《鄭箋》執、訊皆兼言問爲訓。从言卂聲。思晉切。十二部。𧨼,古文訊,从卥。卥,古文西。西,古音詵,與十二部冣近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詧 chá
注解:言微親察也。从言,祭省聲。鉉祭作察,誤。楚八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謹 jǐn
注解:愼也。心部曰:愼,謹也。从言堇聲。居隱切。十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䚮 rénɡ
注解:厚也。因仍則加厚。䚮與仍音義略同。从言乃聲。如乘切。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諶 chén p92下
注解:誠諦也。釋詁:諶,信也。許曰誠諦,未詳,疑諦乃締之誤。从言甚聲。是吟切。七部。《詩》曰:“天難諶斯。”大雅文。今詩作忱。毛曰:忱,信也。按諶、忱義同音近,古通用。今詩:其命匪諶。心部作天命匪忱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信 xìn
注解:誠也。釋詁:誠,信也。从人言。序説會意曰信武是也。人言則無不信者,故从人言。息晉切。十二部。古多以爲屈伸之伸。㐰,古文信省也。訫,古文信。言必由衷之意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訦 chén
注解:燕代東齊謂信訦也。方言:允訦恂展諒穆,信也。燕代東齊曰訦。从言冘聲。是吟切。古音在八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誠 chénɡ
注解:信也。从言成聲。氏征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誡 jiè
注解:敕也。攵部曰:敕,誡也。从言戒聲。古拜切。古音在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誋 jì
注解:誡也。淮南繆稱注曰:誋,誡也。○《淮南子•繆稱訓》:目之精者,可以消釋,而不可以昭誋。註:誋,誡也。不可以敎導戒人。从言忌聲。渠記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誥 ɡào
注解:吿也。見釋詁。按以言吿人,古用此字,今則用吿字,以此誥爲上吿下之字。又秦造詔字,惟天子獨稱之。文𨕖注卅五引《獨𣃔》曰:詔猶吿也。三代無其文,秦漢有也。據此可證秦已前無詔字,至倉頡篇乃有幼子承詔之語,故許書不錄詔字。鉉補之,非也。从言吿聲。古到切。古音在三部。𧧙,古文誥。按此从言肘聲,是古音在三部之證。〖注〗𧧞、𢍎,亦古文誥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誓 shì
注解:約束也。周禮五戒:一曰誓,用之於軍旅。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,亦約束之意也。从言㪿聲。時制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譣 xiǎn
注解:問也。按言部讖,驗也。竹部籤,驗也。驗在馬部爲馬名。然則云徵驗者,於六書爲假借,莫詳其正字。今按:譣,其正字也。譣訓問,謂按問。與試驗、應驗義近。自驗切魚窆,譣切息廉,二音迥異,尟識其關竅矣。从言僉聲。息廉切。七部。《周書》曰:“勿以譣人。”立政文。按此偁周書説假借也。立政:勿用譣人,其惟吉士。此譣正憸之假借。心部曰:憸,詖也。憸利於上佞人也。依今音訓問則魚窆切,譣人則息廉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詁 ɡǔ
注解:訓故言也。故言者,舊言也。十口所識前言也。訓者,説敎也。訓故言者,説釋故言以敎人是之謂詁。分之則如爾雅析故訓言爲三。三而實一也。漢人傳注多偁故者,故卽詁也。毛詩云故訓傳者,故訓猶故言也,謂取故言爲傳也。取故言爲傳,是亦詁也。賈誼爲左氏傳訓故。訓故者,順釋其故言也。从言古聲。公戸切。五部。《詩》曰詁訓。此句或謂卽大雅古訓是式,或謂卽毛公詁訓傳,皆非是。按釋文於抑,吿之話言下云:戸快反。說文作詁。則此四字當爲“詩曰:吿之詁言”六字無疑。毛傳曰:詁言古之善言也。以古釋詁正同許以故釋詁,陸氏所見説文未誤也。自有淺人見詩無吿之詁言,因改爲詩曰詁訓,不成語耳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誎 sù p93上
注解:餔旋促也。未聞,疑有誤字。廣雅:誎,促也。集韵、手鑑云:飾也。从言束聲。桑谷切。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諝 xū
注解:知也。周禮、詩皆假胥爲之。天官胥十有二人注:胥讀爲諝。謂其有才知爲什長。秋官象胥注:胥其有才知者也。小雅:君子樂胥。箋云:胥有才知之名也。周易假須爲之。鄭云:須,有才知之稱。天文有須女。屈原之妹名女須。按荀爽一名諝。从言胥聲。私呂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証 zhènɡ
注解:諫也。呂覽:士尉以証靜郭君。高曰:証,諫也。今俗以証爲證驗字,遂改呂覽之証爲證。从言正聲。讀若正月。之盛切。十一部。按古音凡正皆讀如征。獨言正月者,隨舉之耳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諫 jiàn
注解:証也。从言柬聲。古晏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諗 shěn
注解:深諫也。諗、深曡韵。深諫者,言人之所不能言也。小雅:是用作歌,將母來諗。箋云:諗,吿也。以養父母之志來吿於君。左傳:昔辛伯諗周桓公。此皆於深諫義近。毛曰:諗,念也。此則謂諗爲念之同音假借。从言念聲。式荏切。七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辛伯諗周桓公。”左傳閔二年文。桓十八年諗作諫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課 kè
注解:試也。廣韵:第也,稅也。皆課試引伸之義。从言果聲。苦臥切。十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試 shì
注解:用也。从言式聲。式束切。一部。《虞書》曰:“明試以功。”堯典、皋陶謨㒳見。偁堯典則虞書當爲唐書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諴 xián
注解:和也。和當作龢。某氏注尚書同。从言咸聲。胡毚切。七部。《周書》曰:“不能諴于小民。”洛誥文:不,今各本作丕,宋本説文、宋本集韵皆作不,詩書丕多通不也。能,鉉有鍇無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䚻yáo
注解:徒歌。釋樂曰:徒歌曰謡。魏風毛傳曰:曲合樂曰歌,徒歌曰謡。又大雅傳曰:歌者比於琴瑟也。徒歌曰謡,徒擊𡔷曰咢。今本或妄𠛹之。从言肉聲。各本無聲字。缶部䍃,从缶肉聲。然則此亦當曰肉聲無疑。肉聲則在弟三部,故䌛卽由字,音轉入弟二部,故䚻瑤䌛傜皆讀如遙。䚻、謠古今字也,謠行而䚻廢矣。凡經傳多經改竄,僅有存者,如漢五行志:女童䚻曰:檿弧萁服。余招切。二部。篇、韵皆曰:䚻,與周切,從也。此古音古義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詮 quán p93下
注解:具也。淮南書有詮言訓。高注曰:詮,就也。就萬物之指以言其徵。事之所謂,道之所依也。故曰詮言。欠部欥下曰:詮䛐也。然則許意謂詮解。从言全聲。此緣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訢 xīn
注解:喜也。从言斤聲。許斤切。十三部。按此與欠部欣音義皆同。萬石君傳:僮僕訢訢如也。晉灼引許愼曰:訢古欣字。葢灼所據説文訢在欠部欣下,云古文欣,從言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說 shuō
注解:說釋也。説釋卽悅懌。説悅,釋懌皆古今字。許書無悅懌二字也。説釋者,開解之意,故爲喜悅。釆部曰:釋,解也。从言兌聲。儿部曰:兌,説也。本周易。此從言兌會意,兌亦聲。弋雪切。十五部。一曰談說。此本無二義二音,疑後增此四字,别音爲失𤑔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計 jì
注解:會也。筭也。會,合也。筭當作算,數也。舊書多假筭爲算。从言十。會意。古詣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諧 xié
注解:詥也。此與龠部龤異用。龤專謂樂和。从言皆聲。戸皆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詥 hé
注解:諧也。詥之言合也。从言合聲。𠋫閤切。七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調 tiáo
注解:龢也。龢,各本作和,今正。龠部曰:龢,調也。與此互訓。和本係唱和字,故許云相應也。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。从言周聲。徒遼切。古音葢在三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話 huà
注解:會合善言也。䛡、會曡韵。大雅:愼爾出話。毛曰:話,善言也。从言𠯑聲。胡快切。十五部。《傳》曰:“吿之話言。” 此當作春秋傳曰箸之話言,見文六年左氏傳。淺人但知抑詩,故改之,𠛹春秋字,妄擬詩可稱傳也。抑詩作吿之詁言,於詁下稱之,又妄改爲詩曰詁訓。譮,籒文䛡从言會。𠯑、會同在十五部,故檜亦作栝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諈 zhuì
注解:諈諉,絫也。絫累正俗字。今人槩作累而絫廢矣。見釋言。孫炎曰:楚人曰諈,齊人曰諉。郭璞曰:以事相屬累爲諈諉。从言𡍮聲。竹寘切。音在十六、十七部閒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諉 wěi p94上
注解:𧬡諉也。舊作絫也。今依全書通例正。从言委聲。女恚切。音在十六、十七部閒。〖注〗諈諉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警 jǐnɡ
注解:言之戒也。廾(𠬞)部曰:戒,警也。小雅:徒御不警。毛曰:不警,警也。大雅以敬爲之。常武:旣敬旣戒。箋云:敬之言警也。亦作儆。从言敬,敬亦聲。己皿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謐 mì
注解:靜語也。今文尚書維㓝之謐哉。周頌:誐以謐我。釋詁曰:謐,靜也。按周頌謐亦作溢,亦作恤。堯典謐亦作恤。釋詁:溢,愼也。溢、愼、謐,靜也。恤與謐同部,溢葢恤之譌體。愼、靜二義相成。許云靜語者,爲其從言也。从言𥁑聲。彌必切。十二部。一曰無聲也。今多用此義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謙 qiān
注解:敬也。敬,肅也。謙與敬義相成。从言兼聲。苦兼切。七部。謙或假嗛爲之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誼 yì
注解:人所宜也。周禮肆師注:故書儀爲義。鄭司農云:義讀爲儀。古者書儀但爲義,今時所謂義爲誼。按此則誼、義古今字,周時作誼,漢時作義,皆今之仁義字也。其威儀字,則周時作義,漢時作儀。凡讀經傳者,不可不知古今字。古今無定時,周爲古則漢爲今,漢爲古則晉宋爲今,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,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籒文爲古字,小篆隷書爲今字也。云誼者人所宜,則許謂誼爲仁義字也。今俗分别爲恩誼字,乃野説也。中庸云:仁者人也,義者宜也。是古訓也。从言宜,宜亦聲也。儀寄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詡 xǔ
注解:大言也。禮器:德發揚詡萬物。注:詡猶普也。按詡之本義爲大言,故訓爲普則曰猶。凡古注言猶者視此。詡之引伸之義爲大,故周弁殷吁夏收,白虎通吁作詡。鄭注禮云:吁名出於幠。幠,覆也。義可相發明。从言羽聲。况羽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諓 jiàn
注解:善言也。善上當有諓諓二字。古文秦誓𢧵𢧵善諞言,諞字下引之。今文秦誓戔戔,戈部戔字下引之,釋云:巧言也。戔戔,公羊傳作諓諓,云惟諓諓善靖言。劉向九歎、漢書李尋傳亦皆作諓諓。王逸注楚辭引尚書諓諓靖言,正皆今文尚書也。諸家作諓,許作戔者,同一今文而有異本,如同一古文而馬作偏許作諞不同也。戔下旣引戔戔矣,而諓下又云善言者,此又用王逸所據諓諓靖言之本也。善言釋靖言。何休曰:靖猶撰也。撰同譔。譔言,善言也。廣雅釋訓曰:諓諓,善也。賈逵外傳注曰:諓諓,巧言也。韋昭注曰:諓諓,巧辨之言。然則此善言,謂善爲言辭者,不同䛡下之善言也。从言戔聲。慈衍切。十四部。一曰謔也。别一義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誐 é p94下
注解:嘉善也。誐、嘉曡韵。壴部嘉,美也。从言我聲。五何切。十七部。《詩》曰:“誐以謐我。”周頌文。謐,鉉本作溢,此用毛詩改竄也。廣韵引説文作謐。按毛詩假以溢我。傳曰:假嘉,溢愼。與誐謐字異義同。許所偁葢三家詩,誐謐皆本義,假溢皆假借也。然謐溢並見釋詁,可知周時巳有此二本之殊矣。若左氏作何以恤我。何者,誐之聲誤。恤與謐同部。堯典惟㓝之謐哉。古文亦作恤。〖注〗《周頌•維天之命》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詷 tónɡ
注解:共也。从言同聲。徒紅切。九部。《周書》曰:“在后之詷。”顧命文:某氏尚書作在後之侗。釋文曰:馬本作詷,共也。許葢用馬説。祭統:鋪筵設詷几。注:詷之言同也。祭者以其𡚱配之,亦不特几也。按此經注本如是。假令經本作同几,又何煩以詷釋之哉。鄭必云之言者,鄭意詷本不訓同,於其曡韵訓爲同,非若馬、許徑云共也。引書後作后者,儀禮注引孝經説云后者,後也。此依韵會用鍇本。一曰譀也。通俗文:言過謂之𧩪詷。麤痛、徒痛二切。按言過者,言之太過也。與譀訓合。廣韵作言急,恐誤。〖注〗謥詷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設 shè
注解:施陳也。設、施雙聲。㫃部曰:施,旗旖施也。有布列之義。𨸏部曰:敶,列也。然則凡言陳設者,敶之假借字。陳行而敶廢矣。从言殳。會意。言殳者,以言使人也。凡設施必使人爲之。識列切。十五部。殳,使人也。殳者,可運旋之物。故使人取意於殳。般字下曰:殳所以旋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護 hù
注解:救視也。尚書中𠋫握河紀:堯受河圖,伯禹進迎,舜契陪位,稷辨護。注云:辨護者,供時用相禮儀。周禮注亦云辨護。蕭何世家:數以吏事護高祖。从言蒦聲。胡故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譞 xuān
注解:譞,此複舉字之未𠛹者。慧也。與人部儇音義皆同。从言瞏聲。許緣切。十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誧 bū
注解:大也。廣雅同。从言甫聲。博孤切。五部。一曰人相助也。廣韵曰:誧,諫也。讀若逋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諰 xǐ
注解:思之意。廣韵曰:言且思之。疑古本作言且思之意也。方言而又思之。故其字從言思。意者,䛐下意內言外之意。荀卿曰: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。漢書諰作鰓。蘇林曰:讀如愼而無禮則葸之葸。鰓,懼兒也。按又作𤟧,又作偲,皆訓懼,與思訓義近。从言思。會意。思亦聲。思亦二字今補。胥里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託 tuō p95上
注解:寄也。與人部侂音義皆同。从言乇聲。他各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記 jì
注解:疋也。疋,各本作疏,今正。疋部曰:一曰疋,記也。此疋記二字轉注也。疋,今字作疏,謂分疏而識之也。廣雅曰:註紀疏記學栞志識也。按晉唐人作註記字,註從言不從水,不與傳注字同。从言己聲。居吏切。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譽 yù
注解:稱也。稱當作偁,轉寫失之也。偁,舉也。譽,偁美也。从言與聲。羊茹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譒 bò
注解:𢾭也。手部播,一曰布也。此與音義同。从言番聲。補過切。十七部。番聲本在十四部。《商書》曰:“王譒吿之。”般庚上篇文。今尚書作播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謝 xiè
注解:辤去也。辤,不受也。曲禮:大夫七十而致事。若不得謝,則必賜之几杖。此謝之本義也。引伸爲凡去之偁,又爲衰退之偁。俗謂拜賜曰謝。从言䠶聲。辤夜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按經典無榭字,衹作謝。釋宫:無室曰榭。轉寫俗字也,木部不錄。〖注〗𧬄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謳 ōu
注解:齊歌也。師古注高帝紀曰:謳,齊歌也。謂齊聲而歌,或曰齊地之歌。按假令許意齊聲而歌,則當曰衆歌,不曰齊歌也。李善注吳都賦引曹植妾薄相行曰:齊謳楚舞紛紛。太平御覽引古樂志曰:齊歌曰謳,吳歌曰歈,楚歌曰豔,淫歌曰哇。若楚辭吳歈蔡謳,孟子河西善謳,則不限於齊也。从言區聲。烏矦切。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詠 yǒnɡ
注解:歌也。堯典曰:歌永言。樂記曰:歌之爲言也,長言之也。説之,故言之。言之不足,故長言之。从言永聲。爲命切。古音在十部。咏,詠或从口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諍 zhènɡ
注解:止也。經傳通作爭。从言爭聲。側逬切。十一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𧦝 hū
注解:召也。口部曰:召,𧦝也。後人以呼代之,呼行而𧦝廢矣。从言乎聲。荒烏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謼 hū
注解:𧦝也。依韵會訂。此與口部嘑異義而通用。大雅崔本:式號式謼。从言虖聲。荒故切。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訖 qì
注解:止也。見釋詁。穀梁傳毋訖糴,范曰:訖,止也。按孟子謂之遏糴。从言气聲。居迄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諺 yàn
注解:傳言也。諺、傳曡韵。傳言者,古語也。古字從十口,識前言。凡經傳所偁之諺,無非前代故訓,而宋人作注乃以俗語俗論當之,誤矣。𤣥應引此下有謂傳世常言也,葢庾儼默注。从言彥聲。魚變切。十四部。按此與尚書乃逸乃喭,論語由也喭皆訓𠯘喭者各字。衞包改尚書之喭爲諺,大誤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訝 yà p95下
注解:相迎也。《周禮》曰:“諸矦有卿訝也。”秋官掌訝職文。惟周禮作訝,他經皆作御,如詩百㒳御之,毛曰:御,迎也。以御田祖。箋云:御,迎也。書予御續乃命于天,弗御克奔,以役西土,御衡不迷,某氏皆訓迎。故衞包遂皆改爲迓。士昏禮媵御,曲禮大夫士必自御之,穀梁傳跛者御跛者,眇者御眇者,列子遇駭鹿御而擊之皆訓迎。則皆訝之同音假借。从言迎必有言,故從言。牙聲。吾駕切。古音在五部。此下鉉增迓字,云訝或從辵,爲十九文之一。按迓俗字,出於許後。衞包無識,用以改經,不必增也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詣 yì
注解:𠋫至也。𠋫至者,節𠋫所至也。致下云:送詣也,凡謹畏精微深造以道而至曰詣。關中記:建章宫有馺娑、駘盪、枍詣、承光四殿。西京、西都賦皆作枍詣。俗作栺誤。从言旨聲。五計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講 jiǎnɡ
注解:和解也。和當作龢。不合者調龢之,紛糾者解釋之是曰講。易曰:君子以朋友講習。史記虞卿、甘茂二傳,漢書项羽傳皆假媾爲講,古音同也。从言冓聲。古項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謄 ténɡ
注解:迻書也。今人猶謂謄寫。从言朕聲。徒登切。六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訒 rèn
注解:頓也。訒、頓曡韵。頓之言鈍也。从言刃聲。而振切。十三部。《論語》曰:“其言也訒。”顏淵篇文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
訥 nè
注解:言難也。與訒義同。與㕯音義皆同。論語: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。苞曰:訥,遟鈍也。从言內。內亦聲也。內骨切。十五部。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三卷·言部